近年來,在我國租車出行成熱潮,不僅是租車出行旅游,還有會議商務租車,就如一股風暴席卷而來,那商務租車又將如何在國內興起?
有研究結論:
1.商務租車用戶知曉率仍然很低,在超過12000名網友的調查中,54%的用戶說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;
2.是多方平臺參與商務租車競爭,有望加快對租車行業的移動互聯網滲透,輕資產、平臺化商業模式或將被整合到租車行業中,神州、一嗨租車等傳統租車公司不會坐視不理,會強勢介入;
3.由于商業租車涉及道路安全和財產安全,因此尚未擺脫非法經營和黑車洗白的狀況,這一領域將受到更多法律和政策的約束;
增值業務模式將成為未來商務租車商競爭的焦點,目前各大車企都在探索,提升用戶體驗,符合懶人經濟導向的增值業務模式更受歡迎。比如處理違規業務,甚至代辦出入證等等。
過半的用戶不懂汽車租賃
今年初,滴滴打車和快車引發了一場打車補貼之戰,讓部分用戶對打車上癮。在12317個調查樣本中,有17%的人對手機打車服務贊不絕口,另有26%的人認為它還行,當然還有12%的人認為打車軟件不夠好。
更為重要的是,45%的用戶反饋說他們還沒有用過這個軟件。由此可以看出,在顛覆傳統打車模式的道路上,打車軟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。
作為工具應用軟件,打車軟件很難有直接的盈利模式。在獲得上千萬甚至上億用戶之后,滴滴和快的悄然轉型,做起了商務租車業務。它們。
滴滴專車和1號專車分別推出,與較早進入該領域的易到形成直接競爭。與此同時,Uber和AA車也在大舉進軍這個市場。
在這一新領域中,對商務租車服務滿意度較高的用戶占23%,11%的用戶認為價格過高,另外12%的用戶認為自己使用過多,示用商務租車比較招搖。調查樣本中,54%的用戶對商務租車并不熟悉。
入局者的玩法:汽車租賃市場模式解析。
一是起步階段即進入商務租車市場。
例如:易到車、Uber、AA車等。
從打車軟件擴展到汽車租賃。
例如:滴滴專車,1號專車。
提倡共享私家車的P2P汽車租賃模式。
例如:PP汽車租賃,寶駕汽車租賃,快速汽車租賃。
商業機會:賺錢路線很清晰
1、傭金收入
這是最直接,也是目前最通用的商業模式。
作為信息和交易的撮合平臺,易到等商務租車公司通過和勞務公司簽訂協議,一般能夠從乘客車款中抽取15-20%的傭金。P2P租車公司則是從乘客出租收入中提取費用。
2、增值收入
P2P租車領域,除了傭金以外,目前可以預期的增值收入方式包括保險銷售、查違章、4S店維修等。保險銷售、車輛修理是4S店的一大利潤來源,移植到P2P領域,利潤也非??捎^。辦理違章業務等符合懶人經濟導向,也會受到歡迎。
3、物流收入
Uber今年上半年在美國推出快遞服務,未來用戶可以在紐約曼哈頓地區通過Uber的App進行發單或收貨。
此外,其他基于O2O以及信息與交易流動的模式,也有想象空間。
挑戰:用戶習慣和政策風險需重視
1、用戶習慣引發的規模和速度限制
商務租車價格相對較高,有經濟能力買單的用戶遠遠少于出租車用戶;P2P租車更加艱難,現在下決心拿出自己的私家車出租的用戶相對較少,這直接制約了市場規模的擴大。
2、政策限制
比起出租車領域,商務租車來自政策層面的約束會更多。最近上海、北京交通管理部門先后出臺對私家車投入營運的系列規范。
有商務租車平臺采取“人車分離”的措施進行政策規避,車屬于一個租賃公司,司機屬于一個勞務公司,以謀求合規。
3、新險種投保
商務租車領域需要新的險種來保障。目前保險企業對新險種有兩種看法:一種是相信未來商務租車是個趨勢,會積極和商務租車公司探討;另一種,相對保守,尚未有強烈意愿和租車公司合作。
4、車輛的風險控制
車輛所有權的風險主要出現在P2P租車平臺上。有不良用戶將車租用之后,通過假冒手續將車進行變賣。目前P2P租車公司采取安裝GPS定位的方式,對車輛軌跡進行追蹤來減少風險。
5、競爭對手
商務租車的競爭對手除了這些同期出現的平臺,更大的競爭對手來自傳統。比如神州租車和一嗨租車即成為P2P租車的顛覆對象。
傳統租車公司也開始反擊。但神州租車表示,以租車公司的資源積累,一定不會等著去看,會強勢介入。
以上內容,闡明了商務租車將在國內興起原因。
部分摘自:騰訊科技